《竹节人》教学反思 | 李艾葭
《竹节人》教学反思
李艾葭
《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主要写了“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并且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最后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表现了孩子们甚至老师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
一、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功在于让学生亲身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童真乐趣,同时让学生在与自身童年生活的比较中,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2、十一国庆假期间,我注意到我班石书源同学,和爸爸一起预习了课文并且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当时便想到可以用于本堂课的教学,于是提醒石书源将竹节人带到学校,在本堂课上更是请石书源上台分享了他和爸爸制作竹节人的过程以及乐趣,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整堂课都很认真。同时我还在蒋晓芸老师那里借来了2个竹节人当堂演示给学生看,请学生为竹节人取名并且将竹节人传到每个孩子手里,让每个孩子都亲眼看到并触摸到竹节人,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是让他们印象深刻。课后有很多孩子甚至运用不同材料做出了好多活灵活现的竹节人,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到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精准地捕捉到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孩子们都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二、不足之处
本课中,因为课文比较长,在分析课文时,我的指导比较多,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比较高,我又想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课堂进行不完,最终拖堂。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再对课文把握精细一点,对于指导和干巴巴的分析方面缩短时间,对于朗读,让参与的同学合理地把握时间,总之,从整体的课文学习上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竹节人》思维导图